元宵节(Lantern Festival),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、灯节。
“闹”,是元宵节主题,有赏花灯、吃元宵、猜灯谜等传统民俗活动,舞龙灯、踩高跷、划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,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。“汤圆”也称“元宵”,是节令食物,寓意团圆美满的美好期许。祈福,是节日重要的文化主题,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闹”的最多的,还是“全国都在上班,唯独潮汕还在过年”的潮汕,潮汕在这一天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,例如“赛花灯”、舞龙舞狮、“开丁”茶以及红遍全球的英歌舞等。对于潮汕来说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庆祝和欢聚的时刻,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。
中国情人节
·
在中国古代,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。元宵灯节期间,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。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。民俗学专家萧放解释,有这个叫法,是因为元宵节是古代难得的两性可以接触的时间。
古人实行宵禁制度,同时古代女性受礼教约束。 元宵节的狂欢,给了深闺女子晚上出游的机会。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,可以结伴游玩,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。原本便是有情人,可以借着元宵节约会 。明朝一幅古画《上元灯彩图》描绘了古代大型交友现场。
舞狮子
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。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据传说,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,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,随着佛教传入中国,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。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,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。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“假面戏”,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,后来传入民间的。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,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。
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。北派狮舞以表演“武狮”为主,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“瑞狮”.小狮一人舞,大狮由双人舞,一人站立舞狮头,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。
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,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,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,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。
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,手握旋转绣球,配以京锣、鼓钹、逗引瑞狮。狮子在“狮子郎”的引导下,表演腾翻、扑跌、跳跃、登高、朝拜等技巧,并有走梅花桩、窜桌子、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。
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,认为它能驱邪镇妖、保佑人畜平安。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,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,事事平安。